查看原文
其他

“我想成为那种,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三明治
2024-10-02


“三明治阅读俱乐部”是三明治线上写作社群每日书社区的共读共写活动。我们会在当月的写作社群内更新选书资讯,书籍范围包括非虚构、文学、历史、社科类。参与每日书的作者可报名申请获得赠阅。在阅读俱乐部,你可以:


获赠精选书目

尝鲜还未上市的新书

和每日书小伙伴们共读,交流阅读感受

●获得编辑推荐的延伸阅读

共写书评,你的阅读体验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共读的是磨铁出品的台湾作家林奕含的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我宁愿无知,也不想要看过世界的背面。” “你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想象中的将来一样漂亮。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时崇拜饱读诗书的补习班语文老师李国华,有一天李老师说,你的程度这么好,不如每个礼拜交一篇作文给我吧,不收你周点费,思琪听话地下楼了,老师在家里等她,桌上却没有纸笔…… “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思琪让自己“爱”上李老师,那年的教师节思琪才十三岁,这个世界和她原本认识的不一样。她迷恋文学,却被文学捅破。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她只记得她有另一种未来,但此刻的她是从前的她的赝品。破碎、绝望、无力、愤怒…… 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 “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


摄影:豆包子



加入本次三明治阅读俱乐部的作者

在阅读中有怎样的发现?



腿腿子

坐标:北京

职业:一颗万能螺丝钉

在这乐园里旁观了瓷娃娃一般的女孩坠入深渊


“畅销书”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以下简称初恋乐园)放在一起,又隐隐地诡异中透着寒意:我和无数的读者“后知后觉”的,在这乐园里旁观了瓷娃娃一般的女孩坠入深渊,和她的天分、聪慧、自尊一起。说再多共情、窒息、难过,都显得还是离残忍那么近。思琪的痛苦和地狱成为畅销的商品,林奕含的文才因此有了实证,却换不回她的生命。不,最可惜的恐怕不是她的自我了解,而是从更早时候。


从她的《活着》看到一半被停止的那时起就不再活着了。


大量的比喻。起初在《乐园》的部分,我不以为意,误以为是出自文学爱好者难以自拔的对文字的沉迷,在浓稠的字眼里艰难的跋涉,想看出背后的情绪、态度和幽怨。不明显。“风起的时候,布条会油油招摇,像广告纸下边联络电话切成待撕下的细长条子”,“沉默像颗宝石衬在刚刚吵闹的红绸眼里”,还有这句“两颗头低下去,几乎隐没在沙发之山后面,突然声音拔起来,像鹰出谷”。很不明显,就像只是单纯的释放自己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擅长。


乐园那么短,倏地急转直下,让日记本以摊开的血肉展现在怡婷面前,也是展现在我们这些已经离得远远的读者面前:他掏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上。


很多文学作品,作者会大体均匀地分布章节来展开,不管是大章节,还是中间的小章节,阅读的过程就像遇到一个个的海中浮标,让人有迹可循。但初恋乐园不是。只有三个章,乐园,失乐园,复乐园,中间的失乐园占据了绝大部分,前后两个只有短短的二十余页,我有很明显的迷失在其中的感觉。迷失在失乐园里,也迷失在思琪亦步亦趋的黑色青春里。


还是大量的比喻。林奕含在比喻里推进故事,进展角色的关系,丰富思琪周遭的一切,是比喻构成了这本书,一句连着一句。我也渐渐习惯了在这些比喻里游泳,原来那不是对文学的卖弄,是思琪,或者说,是林奕含转移痛苦的方式:不是她爱慕文字,不想想别的,实在太痛苦了。


我一向以为,比喻是诸多修辞手法里最好的一样,擅长比喻的人,往往比较有文字的敏锐度,擅长观察和感知,也是最好的消弭理解的偏差的方式。老师传授新的知识,如何让小白学生尽快理解?找到一个好的比方,让熟悉的认知串联起新知,是最快也最好内化的方式。在林奕含这里,之前我对比喻的种种美誉算恰如其分,它的确让各种读者都更直观、深切地感知道了那种深渊、黑洞一样的痛苦,但也如此讽刺,恰恰那个衣冠禽兽,是个教语文的老师。


用后验的眼光,我们早早地竖起警戒线,和异性强势方独处是危险的,而美丽也是危险的诱饵,有些话可能是不怀好意的,有些人有所企图是有迹可循的,可是,可是,日常不是后验的,日常是正在进行时的。而“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自尊也是思琪美丽的一部分,是这样的自尊的美丽的思琪,让李国华得以在日常的背后藏下一片黑洞:把这个女孩推进黑洞,推进黑洞中的悬崖。


生活不是比喻句,生活是复杂的人心,持久的忍耐,无尽的思念和包容的爱。希望受痛的人仍有力量,希望得爱的人也能爱别人。





阿澍

坐标:上海

职业:工作日遛弯爱好者

我们站在一起,看世界的背面


被这故事带入了太多压抑、绝望、愤怒、恐惧甚至疯癫的复杂情绪,一时之间很难铺展整理好,于是又急躁地化作了一团混沌的、对男性普遍的厌弃与仇视。有很多年我都不敢翻开这本书,不敢直视这种生不如死的抑郁人生,不敢想象看完之后对男性天然的敌视和厌恶会再加深多少。多年后,我觉得自己应该成长得足够理性包容了,翻开这本书,还是遭遇了一整天的胸闷、头疼、犯恶心。我软弱的共情。


“荡妇羞辱”,从穿着到外表,在这个以视觉为主导的时代中,“美”的价值,很多时候就是被推翻、被破坏、被践踏,欣赏和赞叹不过是毁灭和撕裂的前戏。人性之恶,深不见底,却一以贯之。最恐怖的暴力不是施暴那一刻,而是整个环境都为暴力撑起一片密不透光黑布,任由暴力生长、持续、畸变到任何超越良知底线想象的地步。林奕含很勇敢,她在这样不见天日的黑暗环境中饱经折磨,却依然选择成为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如果每一个淋过雨的人都能为他人撑起一把伞,那这个社会将会是多么美好的样子。


思琪说,宁愿当一个无知的人,也不愿看见世界的背面,这仅仅是一段人生的慨叹,而绝不是一种号召。当我翻开这本书,读这个故事,我就已经决定,要和房思琪一起看见这世界的背面。当千千万万的人做出这样的决定站在一起,将想象力与经历拧成共情的扎实绳索,并达成对正义与光明的共识与决定,那密不透光的黑布终会被扯下来,那黑暗便不再是永久的黑暗。


透过这本书,我再一次看到,女性对爱情的幻想与女性被物化和凝视的冲突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同时我又看见自己的不满和反击是多么羸弱,物化的反击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答案。我既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男性,也不能不保有持续的警惕与机敏,在人性之恶面前,信任就像一把双刃剑,随时可能刺伤自己也刺伤别人。


我青春里一部分的晦涩,是一些同龄女孩子们被伤害之后、人生完全变轨的传说。我不是她们的好友,不知细节,但即便是听说,这些故事也同样沉沉压抑了我的青春时代。也许我有一部分的愤怒,是来自于对那些施暴者的恐惧以及当时无法保护她们的懵懂的愧疚。我和闺蜜聊起青春,片段性的快乐,星星般闪亮的回忆,却从来不敢说那是一片全然无暇的光明。我们都深深明白,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从那样稚嫩、脆弱又危险的年代走过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希望有更多的人翻开这本书,希望就如林奕含所希望的那样,愿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房思琪”。社会、法律、道德、家庭及个人,都能从中得到启发,不辜负以生命撑伞的勇者。





坐标:深圳

职业:码字人

每一个字都那么美丽,又那么痛


作者在书中写了很多次「死」,也写了很多次「痛苦」,不一定直接写死和痛苦,但句句是没法活了。思琪说,「满城遍地都是幸福,可是没有一个属于她」。快乐对她来说太抽象,她早已不知快乐是什么。她连正常人的普通情绪都没办法拥有了,她最大的愿望是好好睡一觉,不再做噩梦。可是这样也不可能,只要闭上眼睛噩梦就开始。所以她只能整夜酗咖啡。


李国华带来的痛苦是最直接的生理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是永远忘不掉的噩梦。除此之外,「社会对性的禁忌感」给李国华作恶带来最大的方便,也给房思琪们带来最深的绝望。这种禁忌感,熄灭了房思琪们求救的希望。因为「社会对性的禁忌感」,性在思琪妈妈这里也是不能在人前谈及的羞耻的事,是贬义的,所以性教育缺席。当思琪跟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回应,「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代表本应该是受害者最可能求救的家人,在故事中将完全缺席。因为求救的结果,可能是得到「受害者有罪论」的回应,所以不会有说出口的勇气。


李国华太了解社会舆论的可能风向,即使被告发,最终舆论不会站在真正受害者的那边,而是认为「受害者有罪」,即「受害者有罪论」。世界上所有人都觉得是她的错,当书中另一个受李国华侵害的学生晓奇在论坛揭发真相时,最多的言论是「收了多少钱?」「还不是你自愿的」「臭小三」。当思琪跟妈妈假装轻松地说,学校好像有学生跟老师在一起,妈妈回应,「这么小就这么骚」。连受害者自己也因罪恶感觉得是自己的错,譬如思琪看到老师的妻子和女儿时会有罪恶感,然而明明她才是最不应该说对不起的那个人。也因此,李国华自以为是的长期灌输受害者有罪而自己无辜的思想,譬如书中出现多次的「都是你太美了」。并且常常用文学为自己的行为粉饰,将所有责任推至受害者身上,持续企图让受害者认为自己有罪。


「加害者无罪恶感」。让一个「崇拜」自己的小女孩儿离不开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强暴她。这是李国华的思维方式和行动,他非常快乐,我们不要妄图期待他能有一点醒悟和内疚,不会,他只是真的,太快乐了。


「欺弱」。学生相对于老师,是弱者,年幼者相对于年长者,也是弱者。思琪和怡婷对这样满肚子文学的老师怎么会有防备,老师的年龄和身份也根本让她们忘记需要防备。而老师,高高在上的老师,谁能想到老师在地狱。老师这种身份天然就对学生有威慑力量,学生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对于家庭普通的学生来说更是。李国华最开始就提到有钱人家的小孩儿不能碰,太麻烦。在李国华看来,出身于普通家庭的晓奇一家就明显好打发的多,一顿高档饭店的下午茶就把其父母吓住了。伊纹对一维来说也是弱者,面对一维的暴力,伊纹无处可逃。


「厌女症」。张太太明知一维有家暴历史,却还是将伊纹介绍给他。一维的母亲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什么样,却只约束伊纹,并且是从穿着的裸露程度开始约束。班主任蔡良亲手将女学生送进男老师的公寓。厌女症不是只有男性才有,女人一样有厌女症。上野千鹤子对女性主义者这样描述,「人在成为女人的时候,要先将“女人”这个范畴所背负的历史性的厌女症姑且接受下来。如果满足于这个范畴所指定的位置,那么,“女人”就诞生了。可是,女性主义者,就是对那个指定位置感到不满、对厌女症不能适应的人」。


「人对他人痛苦的想象能力很低」。人们很难去想象一个小女生在遭受这样的经历时,她的痛苦到底有多深,人们无法理解这世界上还有无法和解的痛苦,大团圆的结局在这里不会发生。就像伊纹说不可能再那么快乐幸福,一旦幸福马上就会想到思琪的经历,太痛苦太残忍了。就像怡婷也不知道思琪为什么整夜哭,甚至嫉妒她复杂的情绪。这是房思琪密码,只有千千万万个「房思琪」能真正感同身受。这样的感同身受实在太残忍了。


奕含称房思琪们为「等待天使的妹妹」,并在后记里写「要给她们一百个棉花糖」的抱抱。天知道她是多柔软善良的人(爆哭)。这本书永远是房思琪们的密码,但奕含说,希望我们可以提高对他人痛苦的想象力。我们不必经历这些,就可以看到世界的另外一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想象。


我也想对奕含说,想给你一百个棉花糖的抱抱。每年我都会看看你的文字,重读你的小说,重复看你的婚礼致辞。不论读多少遍房思琪,都忍不住一边流泪一边惊叹于你的才华。每一个字都那么美丽,又那么痛,你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的呢?越痛就越要往下看,对你的记忆就越深。仅仅只是通过你的文字去想象,已经让人呼吸困难,心中充满无处安放的愤怒,你是如何度过那些年?我不敢去想象,但我努力去想象。我想成为像你说的那种,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人。遗憾的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远不及你,和千千万万个房思琪所经历的。






燕大王

坐标:北京

职业:短视频工作者

关于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会的方式共同完成的


作者写的文字常常让我要停下来慢慢去想细节。像看一种实验性的影像,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话语,更像是用多种感官来影响我。用隔壁深夜呜咽的哭声、用称呼中的粉色、用天花板上的灵魂角度,用花洒下泛红的伤痕。


我感觉我不得不进入这种恐怖的场景。这比恐怖游戏更加真实,它是从心里侵蚀这种恐惧,我实实在在看到李国华的罪恶,不屑,傲慢和兴奋,我好像真正进入了那个13岁年幼的躯壳中,被这双肮脏的手抓着,在房间墙角蹲着,这种无力让我很想大声喊出来,但是书中的文字像是镣铐和口嚼,我喊不出来,无能为力,还恶心不已。


但是最恶心的莫过于真实的结局。作者林奕含自杀而亡,结束了年轻细腻的生命,但李国华还是逍遥法外,还是悠然自得做他的教育工作。没受到应有的惩罚。



有传闻说他在台湾待不下去来内地了,我感到汗毛都倒竖——这不比恐怖电影还恐怖!仿佛他十万八千里外的一点点靠近,都能让我难受至极。


说回到书里。文字是优美的,但是我全读完,只觉得可怕。两个施暴者口口声声都是“爱”,但是做的都是强迫暴力和伤害。你让“爱”情何以堪啊!你让年轻心智不成熟的女孩子们,如何分辨啊!


网络上那些说房思琪不检点不懂事的,不知道告诉父母,还跟着“高兴”的,“你可以不去啊,你怎么还主动呢?是你口口声声爱老师的,你爱他,为什么还打着'受伤'的幌子卖惨呢?你就是虚荣啊,这么厉害的老师爱你,你跟了他,你自愿承受的,不然你跑啊你抗拒啊……你……”


评论里说,所有关于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会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的。


在书里无数次看到李国华懒洋洋说爱,说文学。这些恶心廉价的,不值一提的爱,包裹在华丽文学下肮脏丑陋的“爱”,与女孩子们憧憬和认知中圣洁无私的爱和溢彩的文学,根本不对等。


她们软绵绵地试图接纳这丑陋畸形的脏东西,还内疚是自己不够柔软,不够包容,不够“爱”,我好难过。


过于善良的人先牺牲自己。不管是房思琪的隐忍和高傲下的自欺欺人,还是伊纹的自责不敢独自幸福,又或是怡婷赎罪一样的自我伤害,毛毛永远的站在阴影下,善良的人们啊,你们懂得人间善恶,懂得为他人着想,所以内心煎熬。


直到作者自杀,这个隐匿的伤口被翻出来,这本细腻又痛苦的书被散播开,在现在这个社会,终于不再被当成“涩情小说嘛”,而是好好的被解读,被珍惜,被警醒,或多或少也算是社会的一点点进步,人们的一些些觉醒。


希望更多的房思琪们,伊纹们坚强勇敢,未来的路很长很长,我们愿给你们无条件温暖的拥抱,伴你们生长。





歌歌

坐标:广州

职业:陪伴过刑事案件受害人家属的热心网友


做个试着去接住“漏网思琪”的人



我猜你看到这里,可能会大吃一惊、甚至莫名其妙。但请允许我做一些讲述,以上并非放错图片,而真真实实是我所手写,给一名叫金易的女孩。


我并非想要“应付任务”,而是一切都恰好,正如此前我选择带着《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去参加了一位朋友的婚礼那样,一切在促使着我这么去做。


信中的金易,出生于1999年,在2016年5月19日的晚上,被同校的男同学,性侵后杀死在教室里,永远而被迫的停在16岁。2017年4月,即奕含离开人间的那个月,金易遇害的案子一审开庭,我也是那时候和她的妈妈相识。不幸而有幸,自此之后至今七年,我与金易的家人一直保持联络,旁观了案子的一审宣判、二审三次延期、二审宣判、后续对杀人犯监护人的民事诉讼、民事诉讼宣判,以及这之后,每年的金易的生日和忌日,我都会手写一封信给她,托她的家人烧掉。庆幸在这一刻,我仍在继续这样做。


从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到真正把它读完,这时间之程我走了七年(也是奕含离开的这七年),这七年的时间,与金易和她的家人相识以及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在七年后阅读时,辅助我更多丰富的感受。与很多痛苦的读不下去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那么期待的继续读下去,一如我期待着主动跳进一个明知的火坑那般,疼痛会使我知晓,“我离她们更近了”。正如怡婷在余生里,会在无数个幸福而不幸的人生瞬间想起思琪那样,我也无数次想起金易——尤其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


思琪与金易都是极其美好的生命,虽然她们完全不同。金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永不再来的金易,却也是无数个“房思琪”之一(而她甚至连发疯的机会都没了)。我没有回应也会继续联络她,我对抗遗忘也要记得她,我面向未来还想要让更多人认识她。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打算通过写一封给怡婷的信的形式,作为读这本书的读后感。当三明治宣布“交读后感日期在5月17日之后的再延两天”时,重叠于金易离开八周年的日期,让我抑制不住的冲动,选择用这样的形式作为读后感。无论是阅读前、阅读中、还是阅读后,我有许多心路历程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我一直会想起金易、感受金易、更近金易。“写信给金易”是我读后的感,亦是我本次读后作出的最终选择。


奕含曾经在她的社交账号上说过类似的话,如果社会的保障像一张网,那无数个房思琪,就像是没有被兜住、从网眼中被漏出去的“个例数据“。我希望今后,我仍旧像之前的七年那样能够伸出手,做一个试着去接住“漏网思琪”的人。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我相信都会和我一样,选择伸出自己的手,垫在网的下面。


愿越来越多人,选择伸出手、站在网的下面。


更愿“思琪”与金易们不必坠落、不必知晓“网”的存在、自然也永远不必知道、网下站了那些伸着手的人。





拉莫

坐标:武汉

职业:英语老师

《给思琪还有怡婷的一封信》


亲爱的两位女孩:


展信佳!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内心有些忐忑和紧张。我有一些问题等待你们解答,但更多的是想把我最真挚的祝愿传达给你们。


思琪你好!你现在好些了吗?每天吃到的水果甜吗?伊纹姐姐每周来看你的时候开心吗?除了伊纹姐姐,还有一个叫怡婷的女孩,她会经常来看你吗?我真的好喜欢你,你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纯真与美好。你是如此的善良,也是如此的热爱文学,我不能说是你的善良和对文学的热爱害了你,是李国华,还有他的帮凶们,让你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很期盼你好起来,好到丢失掉过往那些痛苦到不堪回首的记忆,好到能重新和怡婷一起回到校园,活出你本该活出的精彩生活。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希望你能重拾能够爱人与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能力。


怡婷你好!你最近过得如何?大学生活如你所想吗?你在某些时刻,会不会想起一个叫思琪的女孩,她曾经和你就如同双胞胎一般形影不离。我想你一定会想起,在你快乐难过生气的所有时刻,你第一时间一定会想要与她分享。但遗憾的是,她现在已经无法给你回应了。请你不要太难过,虽然我这么劝你显得有些苍白,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你们之间的种种默契与亲密。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相信你们之间的情谊一定比我能想象到的还要深厚。我相信思琪也不愿看到你为她如此伤心难过,甚至试图毁掉自己的人生。伊纹姐姐对你说的那番话,请你一定要牢记,你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人有权利指责你,包括思琪。只要你想,你可以过上你自己想要的人生。只是,希望你在某些人生时刻的间隙,不要忘记了,还有一个叫思琪的女生,她希望你好。


我既希望你们的故事是杜撰的,你们都没有受过这种痛至肺腑的伤害,又想要通过你们的遭遇警示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唤醒那些有着类似经历的女孩起来斗争与反抗。现在这个世界有变好一些吗?似乎没有。但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要保护好自己,勇于在遭受侵犯后奋起反抗,世界会变好那么一点点的吧。




小双

坐标:上海

职业:咨询顾问

“该说对不起的不是我们。”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经历自己的情感危机,一夜无眠躺了四小时,遂起床一口气看完了全文。我固然有我的痛苦和挣扎,可书中的故事,却是抵达冰点的深渊。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我目前看过的小说中,令我叹气最多的。没有相同的经历,我永远无法共情房思琪和林奕含的痛苦,她们内心的撕裂和无止尽的黑暗,可即使这样,林奕含仍然可以通过细腻的描述给读者展开血淋淋的现实:少女被性侵的无助,内心的扭曲和自我厌恶,周围人对受害人的讥讽冷漠,作恶者的自我满足和肆无忌惮。


读了没几页,就惊叹于作者的写作天赋,尤其是比喻的运用,乍一看有些突兀和戏剧化,可是仔细看来又十分合理和禁得起推敲:“刘怡婷觉得这一天她老了,被时间煮透了。”“怡婷全身的毛孔都在气喘发作,隔着眼泪的薄膜茫然四顾,觉得好吵,才发现自己刚刚在鸦号,一声声嚎哭像狩猎时被射中的禽鸟一只只声音缠绕着身体坠下来。”


越往下读越能透过文字,了解到整个故事的全貌和叙事背后的情感——哀伤,绝望,愤怒,麻木。我庆幸自己从未经历过这种痛苦,同时也为经历过这些痛苦的女性感到由衷的悲伤,她们需要被看到,被照顾,她们需要理解和支持,只有她们自己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挣扎才能暂时忘却和治愈伤痛,好好地像正常人一样活下去。仅仅是活着,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洞,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小说中两个女性角色,许伊纹和房思琪,都遭受了不同类别的来自男性的暴力侵犯。许伊纹是一只关在精致笼子里的金丝雀,人人夸她年轻貌美,嫁给了钱一维做有钱太太,可一维给了她宠溺关爱,也给了她常年的淤青:“喜欢一维笑眯眯。喜欢一维看到粉红色的东西就买给她,从粉红色的铅笔到粉红色的跑车......喜欢一维抬起头问她一个国字怎么写,再把她在空中比划的手指拿过去含在嘴里。喜欢一维快乐。喜欢一维。可是,一维把她打的多惨啊!”


伊纹同时也是房思琪悲剧的(间接)见证者,书中不止一次提及房思琪和许伊纹长相的相似性:“两个人坐在客厅,一大一小,那么美,那么相像,像从俄罗斯娃娃里掏出另一个娃娃。”这不是巧合,多少女孩小时候成为了房思琪,长大后成为了许伊纹,而多少女孩幸运如刘怡婷,只是悲剧的旁观者,甚至无知地讽刺其他受害者女性。两位受害者相遇,无需多言,也可感知对方隐藏的伤口和隐忍的痛苦,可她们的痛苦不应该只由自己默默消化,家庭,学校,社区,这些社会单位,在其中做的并不够。林奕含也借伊纹之口说出受害者的处境:“我们都不要说对不起了,该说对不起的不是我们。” 相比堕入深渊的房思琪,许伊纹唯一的幸运在于她终于逃离了痛苦的来源,重新开始了生活。如果可以,希望没有女孩会成为许伊纹,可是假如不幸,也希望她们能有许伊纹一样重新开始的际遇。


房思琪又是另一个沉重的故事。在她之前,还有无数个“房思琪”:饼干,郭晓奇......一个个堕入深渊的哭泣的女孩,变成了李国华洋洋得意的“功勋章”,而房思琪之后,可能又会有下一个“房思琪”。被性侵这件事无疑对受害者是巨大的创伤,但我意料之外的是,受害者会为了合理化这一事实,而在其中掺杂虚构的“爱”,这矛盾令人毛骨悚然:“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从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整起事件很可以化约成这第一幕: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


被性侵已经足够可怕,同样可怕的是其他人对受害者的冷漠和指责,例如饼干男友觉得她“脏”,例如郭晓奇的妈妈觉得她“伤害别人的家庭”,例如其他男老师对女学生的轻佻评论,例如同学说有人在和李老师处关系很“骚”,例如刘怡婷说房思琪身上有“精液的味道”。这些冷漠和指责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林奕含作为本书的作者,在写作和回忆的过程中亦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感谢她留下了如此骇丽的文学标本,让痛苦的记忆不仅限于痛苦,激起更多消灭痛苦的勇气和行动。


最后再节选一段许伊纹对刘怡婷说的话:


“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假装你从未跟另一个人共享奶嘴、钢琴,从未有另一个人与你有一模一样的胃口和思绪,你可以过一个资产阶级和平安逸的日子;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假装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铁栏杆,栏杆背后人人精神癌到了末期;你可以假装世界上只有马卡龙、手冲咖啡和进口文具。但是你也可以选择经历所有思琪曾经感受过的痛楚,学习所有她为了抵御这些痛楚付出的努力,从你们出生相处的时光,到你从日记里读来的时光。你要替思琪上大学,念研究所,谈恋爱,结婚,生小孩,也许会被退学,也许会离婚,也许会死胎。但是,思琪连那种最庸俗、呆钝、刻板的人生都没有办法经历。你懂吗?…… 你有选择——像人们常常讲的那些动词——你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来,但是你也可以牢牢记着,不是你不宽容,而是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怡婷,你可以写一本生气的书,你想想,能看到你的书的人是多么的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


我们多么幸运,我们应该生气。




· 更多三明治阅读俱乐部 ·

📖《道德故事集》磨铁

📖《奇想之年》新经典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客

📖《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新星出版社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浪花朵朵

📖《我的母亲做保洁》光启书局

📖《当呼吸化为空气》磨铁·大鱼读品

📖《什么也别说》格致出版社

📖 《聆听父亲》新经典

📖《超越身体边界》光启书局

📖《女人的事》新经典





Open Call



欢迎有意与「三明治阅读俱乐部」合作的出版机构与我们联系,每日书期待与大家共同促进读者、作者、编辑与出版机构的交流,让好的书籍被更多读者看见。


咨询请添加三明治明仔

微信号:ming30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明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